当前位置:首页 / 2023年专题 / 学习身边榜样 / 正文
返村创业大学生付德瑞的“牛”事业
发布时间:2024年1月20日   作者:杨枚冬   来源: 本站  浏览量: 854

冬日的清晨浓雾还未散去,镇远县魏家屯村付家寨一座依山而建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内,付德瑞熟练地钻进牛棚,开始清理牛粪、拌料、添草。看着牛舍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,他绯红的脸庞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图片

“选择回村创业,除了对家人和故土的思念,更多的是为了实现我多年来的一个心愿。”谈及回村创业初衷,付德瑞说。

2015年,付德瑞从贵州医科大学毕业后,先到册亨县开展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两年,后回到镇远工作。

“虽然工作和生活变得越来越好,但对家乡的眷念却更深了,尤其是父母年龄越来越长,让我更加坚定了回村创业的决心。”付德瑞说,2020年6月,他毅然辞去工作,回到老家从事肉牛养殖。

“当初我决定回乡养牛时,亲朋好友不理解,父母也强烈反对。”付德瑞说,许多人认为走出大山不易,在城市有一份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应该学会珍惜,而不是回乡当“牛倌”。

“我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,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。经过调研,觉得家乡发展养殖业条件不错,可以做做‘牛’文章。”付德瑞说。

钱从哪来?如何养好?销售渠道在哪里?创业之初,付德瑞面临着诸多挑战。

“当初真是困难重重,还得感谢相关部门给予我很大的支持。”得知付德瑞回乡创业,镇、村两级主动上门服务,为他出谋划策、纾困解难。在相关部门支持下,付德瑞通过小额贷款20万元,再向亲戚借了一些,便开始了他的“牛事业”。

图片

“最初我家只养了13头本地牛,畜圈也只修建了50平方米,每天起早贪黑地干,由于缺少技术,一年下来并没挣到钱。”付德瑞说。在随后两年多的养殖过程中,他细心观察牛的生活习性、生长特点,向有经验的人学习,研学肉牛养殖相关书籍,摸索积累了许多养殖经验,总结出了一套饲养、配种、接产、保犊、防疫、治病的养牛方法。

“事业有了起色,也逐步获得家人的认可和支持。”这给予了付德瑞更强劲的动力和信心。3年来,他从技艺生疏的“门外汉”,到如今成为可以为牛看病、接生、繁育样样精通的“多面手”,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“养殖能人”。

图片

“这几年政府养殖配套政策越来越好,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困难和问题。通过政府补贴,我家不仅扩建、翻新畜圈,建造了青贮池,进一步扩大了养殖规模。”付德瑞说。如今,他的肉牛养殖场畜圈占地200平方米,青贮池有400立方米,现存栏肉牛35头。

“我们年龄大了,出去打不了工,到付老板牛场这里做零工,还可以补贴点家用。”付家寨的60岁村民付庆荣说道。据了解,每到农忙时节,付德瑞的牛场都会请10余人进行种植和收割草料,也帮助解决周边部分就业问题。

图片

要想牛儿长得壮,饲料是关键。“现在我养殖的肉牛喂的都是农作物秸秆,这既解决了畜牧饲料的问题,又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,真是一举多得。”付德瑞说。在村里,村民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,每到收获季节,只要他们去帮忙,许多农户都愿意把水稻秆和玉米秆低价或免费让其回收利用,有效解决了草料问题。

图片

“我家的牛主要供屠宰场,从小牛到出栏,大概需要一年半时间。去年我家总共卖了8头牛,刨去成本,每头牛的利润大概有3000元。目前,一年赚10万元应该没有问题。”看到他牛养得不错,不少村民都慕名上门请教,付德瑞也热心分享自己的经验。算起“养牛账”,谈着致富经,在付德瑞的示范带动下,周边的农户也从过去的观望者变成了参与者,也纷纷走上了肉牛养殖致富路。

“乡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,在这里可以实现我们的理想与抱负,也希望借此能为乡村振兴增添更多活力与动能。”谈及下一步规划时,付德瑞满怀憧憬地说,“除了想稳扎稳打扩大养殖规模外,我更希望能有更多和我一样的养牛户抱团发展,养出精品牛,带动本地肉牛产业发展,大家一起增收致富。”


中共镇远县委宣传部主办网站

黔ICP备17001301号      贵公网安备 52262502000109号

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﹑信息,均为镇远网-镇远新闻网 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。

镇远县互联网违法和不实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:0855-5721538 举报邮箱:zywxb5720108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