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23日,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,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,这份荣誉的获得,为报京乡精神文明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报京侗寨全景图
自2007年起,报京村很荣幸地入选为国家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,其后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,2014年报京“三月三”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2017年又成功入选“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”,进一步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民族风情。2018年,报京村成功脱贫摘帽,2021年被赋予州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及州级红色美丽村庄的荣誉,2022年成功入选贵州省第四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,2023年又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,标志着其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。2025年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,成功为报京村添加第四块国家级的牌子,成为展示地方民族文化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,是对贵州省“魅力侗寨”美誉的成功诠释。
荣誉的获得,承载着报京村多年来在文明创建道路上的艰辛努力与不懈追求,也全方位展现了报京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卓越成效与生动实践。
报京村,正以其独特的魅力,在这股文明浪潮中踏浪而行,以民族特色为笔,以产业发展为墨,以村寨治理为纸,以全民参与为砚,绘就一幅文明村镇的生动画卷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,让文明之光在这片土地上持续闪耀,照亮前行之路。
报京村紧紧抓住民族特色这一关键优势,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,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集中精心打造。旅游步道、停车场、旅游厕所、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逐一完善,夜景亮化工程让村寨在夜幕下流光溢彩,标识标牌清晰醒目,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与舒适的旅游体验。

报京侗寨灯光实景图
“侗象”“侗听”“侗境”“侗房”等侗族特色标志性建筑错落有致,小米酒加工坊、芦笙加工坊、北侗民族展览馆等特色业态蓬勃发展,初步形成涵盖“食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的完整旅游产业链。报京“三月三”民俗文化节声名远扬,2023年代表贵州省参与广西、云南三省的联网直播,网络流量达到3000万余人次,活动期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,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;2025年10多家媒体、20多名记者全程直播开幕式及重点活动,单场直播点赞量超10万余次,网络直播累计观看量突破100万余人次,“三月三”相关文字视频报道达80多条。特别是“梳妆打扮”拍摄视频得到国家、省、州、县各类媒体平台转载,视频播放量、浏览量超200万余人次,让报京村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大幅提升。

三月三团圆舞
报京村充分依托本土资源,致力于农业产业的培育与壮大,以及特色产业的优化与强化。通过构建小米酒加工坊,深化“小米”经济发展路径,精心打造“小米”及“小米酒”品牌,带动全乡村民参与小米,种植面积达800余亩,实现了户均增收万元的显著成效。

小米酒加工坊
报京村还充分挖掘非遗文化和特色美食,打通多元化发展的特色通道。发挥报京“三月三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,将报京村村集体经济公司实体化运营,建立乡村旅游新业态,建立芦笙制作、刺绣新业态,民宿、农家乐接续投入运营,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,村集体公司经营性收入达300万元。深耕民族饮食文化,放大少数民族特色小吃品种丰富、风味独特、形式多样、物美适众、文化浓郁等特点,通过运营报京侗房民宿与民族团结食堂,深入挖掘并推广北侗特色农家菜,不仅带动群众参与稻田养鱼和蔬菜种植的积极性,还显著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。

报京侗房民宿
现在的报京,民族文化绚丽多彩,侗家美食色彩飘香,侗家美酒清香醇厚,侗家阿哥阿妹跳起欢快的团圆舞,正在不断地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朋友!

在寨门敬牛角酒,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致以诚挚的问候。
报京村强化传统村落村容村貌管理,保持建筑物和谐有序,守护乡村的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魂。创建“积分超市”,建设“合约食堂”,利用寨管委、院坝协商等新机制,探索党员、群众“双积分”机制,依托“宜居小铺”,建立“积分兑换”奖励制度,让“小积分”撬动“大文明”,充分激发村民参与村寨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,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、公共设施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,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。开展“宜居行动”提升村容村貌,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,组织党员群众常态化开展大扫除大整治活动,引导群众转变观念,从“要我做”向“我要做”转变,改变不良生活习惯。

报京村巷道
现在的报京,巷道干净整洁,庭院花香四溢,侗家人民热情好客,吊脚楼错落有致,处处呈现出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!

报京鼓楼
在报京村,志愿服务已成为乡村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。众多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,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文明的温度。村民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,不仅帮助了他人,也在文明建设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素质。
村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,常态化开展多样性的文明宣传和文艺活动,通过“理论宣传二人讲”、“双语宣传”等方式,广泛传播文明理念,传承优良的北侗民族文化,提倡尊老爱幼、厚养薄葬,摒弃高价彩礼。在讨葱塘前以葱为媒、在莫嘎树下立下铮铮誓言的青年男女很自豪地告诉笔者:“在我们侗家,我们都不收彩礼”。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、组建“党员劝导队”,对违规操办酒席等行为提前介入、上门劝导,利用村级广播、宣传栏、微信群常态化宣传移风易俗政策,用村规民约约束违规办酒行为。通过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结合,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、攀比跟风现象,村民人情负担显著减轻,乡风民风持续向好。同时,常态化组建文艺表演队伍参加全县各项节日活动及村超、村BA等现场展演,着力引导群众思想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,让文明村镇创建深入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
报京村组织文艺表演队伍参加村超现场展演。
现在的报京,村民更加团结,生活更加丰富,社会治理更加稳定,违规办酒没有了,高价彩礼不见了,侗家姑娘竹篮里的丛丛青葱和白蒜,即象征着侗家阿哥阿妹清清白白的爱情,也象征着侗家清清爽爽的民族风情!

讨葱成功的青年男女,在莫嘎树下许下白头之约。
文明村镇的创建,不仅提升了报京村的“颜值”和内涵,更让村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满意度显著提升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未来,报京村将继续以文明创建为引领,不断巩固提升文明成果,让文明之光持续闪耀,照亮报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路,续写更加精彩的乡村振兴发展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