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尚寨土家族乡的群山之间,木瓜林正以饱满的橙黄果实,诉说着一场关于产业振兴的丰收故事。如今,这里不仅是木瓜的生长沃土,更成为土家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“聚宝法子”,用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实,串起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。

走进尚寨土家族乡丰收村500亩木瓜基地,映入眼帘的木瓜树如绿色绸缎般铺展在山间,从山脚到山腰,层层叠叠的绿叶间点缀着金黄的果实。数据显示,全乡木瓜种植总面积已达1000余亩,覆盖4个行政村。
这片绿色产业的崛起,源于当地对自然资源的精准把握。尚寨土家族乡昼夜温差大、土壤富含硒元素,为木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乡党委政府立足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理念,2024年起通过“合作社+企业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引导群众将闲置坡地、荒山林改造成木瓜产业园,既遏制了水土流失,又培育了长效增收产业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“以前愁销路,现在企业上门收,摘下的木瓜不用出村就能换成现钱。”在木瓜采收现场,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姚鸿一边将装满果实的箩筐搬上货车,一边笑着说。这份安心,来自乡党委政府“筑巢引凤”的精准施策。

为破解“种植易、销售难、增值弱”的产业瓶颈,尚寨土家族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积极招商引资,成功引进贵州木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建成木瓜种植基地500余亩、切片加工厂和100亩苗圃基地各一个。木瓜加工厂年处理鲜木瓜能力达600吨,可生产木瓜干、木瓜酵素、木瓜酒、木瓜面条、木瓜果脯等产品,产品远销重庆、湖南等地。
企业的入驻不仅解决了销路问题,更带来了种植技术的革新。通过“技术员+农户”的培训模式,累计开展标准化种植培训5余场,培训农户300余人次,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、有机肥替代等技术5项,木瓜优质果率大幅提升,亩产达5000公斤以上。
“趁着太阳好,大家赶紧切片晾晒……”在丰收村木瓜加工车间内,清洗、切片、晾晒、包装等工序有条不紊,阳光下晾晒的木瓜干泛着诱人的琥珀色,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。

除了种植环节的收入,产业链延伸还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。据木瓜加工厂老板介绍,如果基地的幼苗和其他村散种的木瓜同时达到盛果期,季节性用工高峰期达100余人,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。下步我们正在探索将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、乡村旅游相结合,开发木瓜花期拍照打卡、采摘体验、木瓜切片比赛、认领瓜苗种植等,让小小的木瓜不仅成为增收的“金果果”,更成为展现土家族风情的“文化符号”。